松江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古代当铺建筑变身“解忧典当行”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中山西路368号的徐氏当铺是松江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古代当铺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日前,这座老宅在重新装修后以全新“身份”亮相:一家“中国旅游书店”——跨塘乘月书苑在此诞生。
徐氏当铺建于清代中后期,原为徐姓典当行,其临街为门厅,后二进为当铺楼、库楼和宅楼,楼为硬山顶形式,有奇小的三山屏风墙。
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解放前夕,松江城内先后开设典当行29家,而秀野桥以西只开设了一家,便是徐氏当铺。1745平方米的总面积加上雄厚的资本和独特的经营方针,使得徐氏当铺在当时的松江名声大噪。到了抗战时期,石湖荡叶氏在此开了药店“天和堂”。历经一百五十多年风雨的徐氏当铺,在历史尘烟中逐渐破败。
2016年,经过一番修缮,这座老宅重现往昔容貌。为确保老宅建筑的“原汁原味”,修缮期间,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施工工艺上采用了难度较大的榫卯结构。建筑的横梁和木柱上没有一颗钉子,经过仔细打磨和油漆喷涂后,观者很难看出修复的痕迹。
当铺变身“中国旅游书店”是区文旅局携手中国旅游出版社合力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初步尝试。走在院廊之间,三进七开间,移步易景,颇有一番“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精心布置后的书苑有前庭、中庭和后花园,连廊半亭、粉墙黛瓦,环境优雅。
“这里会成为一个集读书会议、休闲沙龙、曲艺雅集、研学论坛和旅游产品发布等于一体的‘跨界’共享空间。”跨塘乘月书苑的负责人李伟峰在书店开发中提出了许多新点子,“当铺的特色也可以传承。譬如来这里的小朋友可以用他的文章或作品兑换积分,积分达到了一定数量就可以兑换一本书或一堂课,这是典当的另一种形式。”此时的典当不在于物品的价值,而在于因此获得的快乐,变换间,昔日的徐氏当铺正成为一家“解忧典当行”。
如果说过去的当铺更多体现在商业价值,那如今的“当铺”则被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我不想做一家商业味很浓的书店,而是希望为市民提供一个正能量的空间,帮助到更多人。”李伟峰举例,比如现在有些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矛盾,他们可以通过参与读书会等活动,充分交流,解开心结,“希望人们能在这里把烦恼和忧愁倒出来,把快乐带回家。”
在李伟峰看来,一家旅游书店的旅游概念可以很丰富,“如果你出去旅游了,我们可以帮助你策划一本画册或相册,或制作一些旅游周边。”之所以给这家旅游书店起名为“书苑”而非“书院”,李伟峰向记者阐述了背后的深意:“苑”字表示荟萃学术和人文,延伸了这个空间的内涵,赋予这家书店更多的可能性。
隔着透明的玻璃墙,可以看到店内米黄色的木质书架上已陆陆续续摆放了不少图书。昔日的当铺,如今的书苑,过客匆匆,期待这家“中国旅游书店”能成为过客的心灵栖息之处。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