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0科创走廊:对河南、湖北、陕西三省协作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进博会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十四五”先进制造业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指标体系》等文件相继发布,为九城协同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近年来影响越来越大的G60科创走廊,影响越来越大,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平台,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初,科技部等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
同为中部地区,安徽又找到了一条可行性较高的协同发展路径,与沪苏浙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河南、湖北不能不有所动作,作为科教资源丰富、毗邻中部地区、拥有国家中心城市的西安同样也有着重要启发意义,三省是否该考虑一下,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以科创为载体的协作发展新路径?G60高速公路,联结形成一条不可小觑的科创走廊G60科创走廊,得名于G60这一条高速公路。根据媒体报道,上海松江于2016年初发起并率先启动1.0版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2017年7月松江与杭州、嘉兴签订《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2.0时代的正式开启,长三角多个城市纷纷响应,主动对接、加入G60科创走廊建设。近年来,松江提出以沪苏湖高铁建设为契机,深化拓展G60科创走廊从“高速公路时代的2.0版”迈向“高铁时代的3.0版”,将G60科创走廊拓至9地市,安徽省合肥、芜湖、宣城3市一同成为G60科创走廊新成员。除了前面提到的规划和方案,2021年进博会上,公布的两个重要文件,标志着G60科创走廊建设进入了新阶段:《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十四五”先进制造业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瞄准国际先进产业体系,着眼“强化区域联动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数字经济、未来科技五大先导产业,勾勒了产业链贯通、价值链互补、供应链对接、数据链共享、创新链整合“五链协同”路径,为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全面协同发展制定了施工图。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指标体系》则聚焦创新研发投入、创新产业发展、创新资源集聚、创新生态构建、创新协作共享等重点领域,为加强动态监测、科学评价G60科创走廊建设情况建立了一套科学实用、系统规范的一体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这9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数据也是相当不错的:2021年1-9月,九城市地区生产总值5.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05.04亿元,同比增长15.61%,增速均高于全国和长三角。新增市场主体150.76万户,日均新增超过5522户。目前,九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5;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近2.9万家,占全国1/10;已上科创板企业82家,超过全国总数的1/5;上证G60综指、成指涨势强劲,高于同期中证500指数和中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题指数。郑武(武郑)科创走廊,同样潜力巨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郑州、武汉乃至河南、湖北两省,都在为谁是中部老大争论不休,现实中两个城市也在默默较劲儿。曾几何时,为了一个企业的华中物流中心,或者为了某家银行的区域总部等等,都拿出真金白银来肉搏。
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这样一个现象:两个城市把竞争看得过重,没有在合作的前提下把各自优势发挥到极致。其实,与G60相比,京广线京港澳高速在国家交通网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对于郑州、武汉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也更大。相比于郑州,武汉科教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然要好一些,但郑州近年来科教和科创实力也在快速增长;同时,武汉、郑州及京广线沿线城市有着天然的人口和人力资源优势,京广高铁让两个城市*快仅需一个多小时即可互达,非常便捷。如果郑州和武汉强强联手,利用武汉、郑州强大的科研实力、产业优势为支撑,将沿线其他五个城市发展协同起来,共同打造一条科创走廊,就直接带动河南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以及湖北的孝感等地级城市发展,河南、湖北两省也将因此受益,将京广线郑州武汉段打造为中国新的科创高地。
对于沿线五个普通地市而言,经济发展后劲显著不足:高铁的开通,将使得各种资源要素,进一步向武汉、郑州两地集聚,困扰多年的科教、科创资源缺乏问题,不断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会随着武汉、郑州两地强化科创中心建设变得更为突出。相关协作政策一旦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武汉之间的五个地级市,将会享受一次难得的高质量发展机遇。只不过,两个老大哥是否愿意,还不为人知。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应先从文旅融合发展开始相比郑州、武汉之间的协作发展,郑州西安协作发展情况要好得多,国家层面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战略要求。2020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建设“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
有关领导和专家说得很到位,郑州、洛阳、西安文脉相通、人缘相亲、山水相依、交通相连、经济相融,三地同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应从守住生态基底、注重因地制宜、坚持互利共赢、搞好文化传承、保持循序渐进等五个方面着手打造。郑州、西安联系比较紧密,陇海线、郑西高铁、连霍高速,也将郑州西安之间各城市紧密连接起来,协作发展自然有着广阔空间。但是,郑洛西地区分布有多个生态涵养区和自然保护区,还拥有秦岭山脉、伏牛山、太行山等。专家说得好,合作带建设应切实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开展其他一些工作的基础和底线。从这个角度来说,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更多呈现出点状散发、松散协作的特征,需要各方更多的协调行动。
文化是郑洛西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底蕴和共同长板,可以作为协作发展的突破口。郑洛西沿线城市,属于黄河流域文化的核心地带,可以*大程度加强文旅发展联动,把既有的秦始皇陵、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统筹起来,共同面向海内外打造国际文化休闲旅游地。具体路径,有个专家在官方组织的论坛上说得很清楚,合作带应在保护好文化遗产资源的前提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通过强化区域资源整合和协作,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吸引力的黄河区域文化旅游带。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