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松江厂房仓库行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长三角议事厅|流动中国③上海流动人口如何随产业调整而动

  为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上海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对城市产业发展和就业空间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基于2010-2017年上海市流动人口就业登记抽样数据,笔者分析了在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上海市新增流动人口就业结构的演化特征,并探讨了不同行业就业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其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看,2010-2017年上海新流入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上升明显,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比下降明显,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比持续上升,大学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比上升尤为显著。

  具体来看,2010-2017年期间,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比从69.04%下降至35.36%,下降33.68%;高中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比增长相对缓慢,从8.27%增至2017年的16.28%,提高8.01%;高学历的的流动人口占比持续增长,其中大学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比由19.94%上升到42.27%,提高22.33%;研究生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比从0.89上升至5.00%,提高4.12%。

  这表明,随着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尤其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等快速发展,上海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长明显,新流入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图1 2010-2017年上海新流入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情况(%)

  从就业结构的变化来看,2010-2017年期间,流动人口就业在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等行业在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等行业转移。具体来看,2010年,流动人口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这五个行业吸纳了流动人口就业的81.24%,其中制造业吸纳近1/3;到了2017年,吸纳流动人口就业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这五个行业吸纳了流动人口就业的78.07%,相对于2010年下降了3.07%。

  在这7年里,制造业的下降*为明显,下降了13.01%,这主要与上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有关;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下降了4.35%,1.61%和1.05%。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在这一时期吸纳的流动人口就业占比上升明显,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更是高达8.9%,这些产业多为现代服务业。这一增一减表明,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对流动人口就业的吸纳能力在下降,一些现代服务业,尤其“五个中心”建设下的重点扶持行业在兴起。

  行业转移和集聚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异

  为进一步分析各行业的空间集聚和变动趋势,我们选用行业集中率和行业重心指标,前者是指某一行业中规模*大的前m位(分析中m分别取1和5)地区的流动人口就业人数占整个研究区域比重的总和,后者是指某一行业流动人口的分布重心。对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浦东、黄浦、静安、徐汇和松江地区,从行业集中率来看,CR1(某个行业流动人口就业规模排1位的区)和CR5(某个行业流动人口就业规模前5位的区)集聚程度均在提升。具体来看,CR1和CR5分别从2010年的0.2119、0.5834上升至2017年的0.2580、0.6429,集聚程度出现了较大幅度提升,其集聚区秩序也发生了变化,杨浦、闵行的集聚位次下降,徐汇、松江的位次则上升。结合其人口重心可以发现,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其就业空间分布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郊区发展的趋势。

  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变化来看,其就业份额主要集中在浦东、闵行、徐汇、嘉定和杨浦地区,其集聚趋势也有所上升。2010-2017年期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CR1和CR5都出现了小幅度的上升,闵行、嘉定和杨浦的集聚程度出现上升,而徐汇和宝山的集聚程度则出现了下降,其就业人口重心也表现出远离市中心向东南方向发展。

  表1 2010年2017年上海新增流动人口的行业集中率

  制造业主要集聚在郊区,其空间集聚呈上升趋势,CR1和CR5分别从2010年的0.1728、0.7113上升至2017年的0.305、0.8271,松江、青浦的就业份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而嘉定、闵行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就业人口重心持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就业空间分布表现出进一步郊区化趋势。

  金融业的集聚程度*高,高度集聚在浦东等区。

  2010-2017年金融业的CR1指数都在54%以上,即浦东新区流动人口金融业就业比重占全市的54%以上,浦东、黄浦、静安、杨浦和徐汇五区占比达91%以上。浦东、黄浦和静安区的就业份额次序稳定,其中就业份额增幅较大的为虹口区,杨浦则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总体上,金融业集聚在浦东和中心城区,且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浦东的主战场地位趋于显现,推动着金融业的流动人口就业重心向东南方向的移动。

  批发和零售行业,就业空间分布变动同样表现出向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嘉定和松江的就业份额增长较大,而黄浦则出现了下降。

  对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份额提升幅度较大的有静安、青浦和普陀,而降幅较大的有宝山、闵行和虹口。

  就业空间分布表现出向郊区发展,尤其是向西南方向转移的趋势。

  房地产行业就业空间变动表现出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徐汇、嘉定的就业份额出现提升,而闵行、静安则出现下降。

  教育行业的就业份额主要集中在浦东、黄浦、闵行、虹口和徐汇地区,松江、嘉定出现下降,而虹口、徐汇则出现提升。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集聚在浦东,且CR5从2010年的0.7087降至2017年的0.6324,这表明该行业在全市其他区域也得到较大的发展,且表现出向中心城区转移的趋势。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相对稳定,其就业份额变动不大,且2010-2017年期间前五位也相对稳定,该行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因而其空间分布变化不大。

  住宿和餐饮业的就业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浦、浦东、静安、徐汇和闵行等5个区,这五个区占据了行业就业总数的73.58%,其中黄浦、徐汇和闵行的就业份额有所上升,而杨浦区有所下降,其就业人口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表现出向城市中心城区集中的趋势。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产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的集聚程度也较高,但其空间集聚程度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综合以上研究发现,在就业结构上,流动人口正从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移;在空间上,流动人口就业空间转移和集聚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异,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在向外围郊区发展,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则由城市中心向西南部转移趋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则向城市中心集聚。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根据各行业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结构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如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特征等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差异,可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类型特征,并结合其空间分布特征,根据不同类型群体的空间区位特征和需求,提供和完善相应的空间配套策略,来改善流动人口生活环境、提高其工作质量,促进有意愿有能力的流动人口落户定居。

  二是基于产业升级和就业结构空间优化规律,合理规划五个新城建设。嘉定、青浦、松江、奉贤、浦东均有特定产业的集聚,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浦东和松江,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浦东和嘉定,制造业在松江、青浦,批发和零售行业在嘉定和松江。从五个新城区的产业条件出发,适时疏散中心城核心区的非主要功能和产业,引导新城产业发展。

  (本文作者王新贤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高向东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刘彩云系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章改写自作者发表于《上海经济》(2022)的论文“大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结构研究——以上海为例”,本研究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171)资助)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邹市明夫妇公司被上海法院强制执行38666元

  被称为“春季*一鲜”的刀鱼赶早上市,上海市民有口福啦!

  从春天出发|2023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开启“加速度”

  今年长三角5个铁路建设项目计划开通,你*期待哪个?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sjcfw.com.cn/index.php/post/7616.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长三角九城已集聚各类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超1190万人

长三角九城已集聚各类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超1190万人

  9月26日,第四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新闻发布会在苏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已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专业技能人才超1190万人,国家级人才超1000人,省级以上人才超4200人。人才的加速汇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G60科创走廊创建以来,九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到3.25%,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6万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8家,院...

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_上海松江园区招商_园区招租_仓库出租_厂房出租_头等仓

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_上海松江园区招商_园区招租_仓库出租_厂房出租_头等仓

  【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火热招商中!!!G60科创走廊稀缺独栋,地段自身优势资源尽在掌握,未来升值潜力不言而喻! 项目概况: 【开发商】华策集团(影视剧龙头、中国电视剧*一股)+南山集团(知名央企)【区位】上海市松江区永丰街道,松江南部新城板块,毗邻松江枢纽,高铁、地铁、城铁、有轨电车、四网融合,距离松江南站仅2公里 【规模】总面积约260亩,首期77亩,稀缺104地块,50年一手用地(2...

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在松江开工

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在松江开工

  项目首期中高科技影视棚区计划于2021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试运营,2022年上半年首期整体竣工投产。项目二、三期计划于今年年底前落地,计划2021年开工建设,2023年全部建成投产   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吸引影视剧、综艺、广告及短视频其他数字内容制作项目超过100个,吸引入驻影视全产业链企业200家—300家,吸纳就业5000人,每年培训各类人才超2000人...

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项目松江开工

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项目松江开工

  摸清家底 为精准治污提供数据支撑   想要推理能力比肩人类 AI先得换种学习方式   保护待遇“升级”能否让穿山甲度过极危困境   疫情后,这些应急物资你家该备上   30多家京城美食走进淘宝直播间   北京市将联合惩戒九种“校闹”行为   别让笑气再有“狡兔三窟”的机会   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项目松江开...

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项目的背后为什么是华策?为什么是上海松江?

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项目的背后为什么是华策?为什么是上海松江?

  距离市中心50公里的松江区玉树路,一片并不起眼的工地上,酝酿近3年、总投资近百亿的上海科技影都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项目,今日首期动工。华策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动情地说,“这是一个心怀感恩的日子,是一个携手奋斗新起航的日子。”   图说: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开工仪式现场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图说: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效果图 官方图...

长三角示范区首次跨区域联合招商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约154亿元

长三角示范区首次跨区域联合招商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约154亿元

  招商会现场,9个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约154亿元。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中新网上海4月12日电 (浦帆)2023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联合招商引资对接会于12日召开,这是示范区举行的首次跨区域联合招商会,共有9个重点项目签约,3个重点项目揭牌。   会上,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结合区域发展定位,推介本区域政策动向、建设重点,发布招...

长三角科促会与上海松江区有关方面研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合作创新路径

长三角科促会与上海松江区有关方面研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合作创新路径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12月2日下午,上海长三角科创投资促进会与上海松江区有关方面共同围绕促进新时代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投融合发展,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一轮要素资源和发展动力,从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企业服务、产业园区等方面着手发力,全面服务长三角科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开展交流。   王志雄会长与松江区领导开展座谈交流   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

长三角第4个“国家战略”落地这座千年“府城”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长三角第4个“国家战略”落地这座千年“府城”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长三角第4个“国家战略”落地,这座千年“府城”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昨天,我们聊了稍不留神就涨到7万+/㎡,再不抓紧“新城”都买不起了的嘉定(点击可阅读)。今天,继续《上海5大新城怎么买?》系列主题的第4站,聊一聊松江新城。   松江在公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