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松江厂房仓库行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做好“资源”文章松江打造创新生态系统

  人才,是上海的*核心资源、*宝贵资源和战略资源。在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入核心功能建设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把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任务交给上海,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随着以打造“海聚英才”人才品牌为契机,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科创办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园区,持续发掘人才、用好人才。 如何让上海的人才有归属感、成就感?

  如何让上海成为天下英才的逐梦之城、圆梦之都?

  即日起,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科创办联合人民网上海频道共同推出“上海市海聚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系列报道”,为您讲述科创园区的引才、用才故事。

  “从做科创来讲,郊区存在着天然的不足,不光是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从科创资源的角度来讲,郊区也不如市区。”

  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副总经理张延军一语道破松江做科创园区的“先天不足”。

  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位于地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段“一廊九区”中的松江新城总部研发功能区,隶属于大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由启迪控股、临港集团和松江区政府三方共同打造。

  “园区刚起步时,松江的科创土壤还比较贫瘠,周边区域原先基本都是工业厂房等制造业,随着对亩均税收等要求的提高,产业的升级成为了必答题。”

  在2016年园区开园不久,张延军意识到,科技产业差异化发展或许是条出路……

  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于2016年5月24日开园,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的“科创样板间”,园区聚焦智能制造产业方向,打造了定位智能制造专业领域的专业孵化器,重点发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科学仪器四大特色产业,通过启迪“立体三螺旋”集群式创新发展模式,助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

  “科创资源的配置实际上是建设一个创新生态系统,我们从2016年开始做这个园区的时候,面临的*大挑战,就是如何在‘科创荒漠’中建立适合科创企业成长的创新生态系统。”张延军坦言,目前,园区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阶段。

  “从园区的起步的时候,我们就瞄准了两个方向,一个是智能制造,一个是科学仪器,重点打造这两个产业平台。”缺乏先天的科创土壤优势,项目技术的领先性较为薄弱,郊区配套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在深刻认识到这些“先天不足”之后,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把握住清华这个品牌优势,“无论从人才吸引,还是技术创新,清华的品牌效应都是园区的核心资源。”

  张延军表示,做科技园区肯定要围绕当地的产业特色,“我们发展智能制造,也是结合了整个松江区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而选择科学仪器,则是因为希望在之后可以为我们国家的一些卡脖子的领域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发展科学仪器,也能利用清华的一些科技资源优势,强化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深度合作。”

  经过六年的招商引进和精心培育,园区众多跨国和上市公司等知名企业集聚,拟上市企业批量储备,高成长潜力科技企业不断涌现,明星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在周边区域科技园里遥遥领先。

  截至2022年底,园区入园企业共计500余家,上市公司区域总部8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市、区级专精特新企业34家,G60科创走廊重点扶持企业83家,园区已集聚超过5000名科创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一期为闲置厂房回收改造项目,是上海“二次开发”的成功示范,现在年亩均税收贡献超过200万元。园区被认定为松江区仅有的两家五星级园区之一,已稳固保持在松江科技园区的*一梯队,同时园区孵化器是松江*一一个A类国家级孵化器,已成为松江区孵化器的标杆。

  “成熟的科创园区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把握住自己*核心的资源,然后围绕着一个生态系统去打造,进而逐步完善,去扩充、创新生态,*终集聚一批科创企业资源,一起来服务这些创业者。”

  园区开园时,借助总部的支持,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与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建立起了战略合作,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展智能制造创新生态圈。“*开始的时候,我们要依托这些大企业,打造一个产业的创新生态,这是*一步。2021年,这个生态圈进一步升级,园区牵头成立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截至目前,创新联合体有27家成员单位,其中包括14家跨国企业和上市公司,4家专业机构,3所高校。

  除了智能制造,园区双引擎的另一个分支则是发展特色产业——科学仪器。“从2018年开始,我们跟松江区政府一起来打造科学仪器的产业集群,通过搭建专业技术平台,进而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逐步把科学仪器的生态系统也慢慢建立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仪器的产业集聚效应。”张延军表示。

  从人才服务的角度来讲,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成立了紫荆企业家协会,“目前园区实体企业有300多家,我们从这里面挑出了大概10%重点企业,成立了紫荆企业家协会,协会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促进这些重点企业之间更好的互动和交流,一起来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圈。”

  园区还非常重视清华相关人才、项目的引进,另一方面,园区为打造科学仪器产业平台,还投资了近3000万打造了一个共享实验室。“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共享实验室,我们吸引了一批科学仪器的优秀团队。”张延军表示。

  2019年,园区引进新三板企业月旭科技、新拓仪器。2020年仪器共享平台全面建成,2000平米公共实验室和孵化空间,拥有共享仪器设备80余台套,与东华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达成共建“松江区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的合作。科学仪器产业集群已集聚70余家科学仪器领域大中小企业,总产值约35亿元,成为孵化培育创新型企业的重要支撑。2021年引进上市企业莱伯泰科、新三板企业三英精密,并成功获批市级科学仪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松江区政府的帮助下,经过5年左右的不懈努力,目前,松江区已形成了一个科学仪器产业创新高地。未来,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还将继续结合本地和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创新产业生态圈,为科创企业产业能级跃升保驾护航。

  “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上海,坚持着力提升整座城市的人才服务意识,设身处地为人才着想,甘当人才服务的“店小二”,让人才从细微处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软实力”始终贯穿在上海人才产业链打造的全过程之中,不断提升着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sjcfw.com.cn/index.php/post/3381.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人才+科技+服务松江这里的农业产业链不断结出“致富果”

人才+科技+服务松江这里的农业产业链不断结出“致富果”

  人才+科技+服务,松江这里的农业产业链不断结出“致富果”   上海市松江区政府新闻办官方澎湃号   2022-08-29 14:25   农村基层党建是农村发展的坚强后盾。近年来,新浜镇林建村以党建引领,培养乡村带富人才、促进农村科技入户、激活农业产业链条,以党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农村党员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留住优秀农村人才、...

人民之城“G60”科创云廊“行云流水”载创新

人民之城“G60”科创云廊“行云流水”载创新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人民之城“G60”科创云廊 “行云流水”载创新   驾车行驶在G60高速松江段,远远看去,长廊形态的巨型建筑“G60科创云廊”如同一艘巨轮,承载着“九城连理,产融聚变”的星辰大海。它是当下松江的新地标,也是松江科创策源的新力量。这里的园区不仅吸引企业云聚,...

人民日报“大江东”:财收连续70个月正增长!“松江现象”######

人民日报“大江东”:财收连续70个月正增长!“松江现象”######

  人民日报“大江东”:财收连续70个月正增长!“松江现象”######   8月前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昨天(11月1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了“财收连续70个月正增长!‘松江现象’######”一文,剖析了松江亮眼数据背后的秘诀,一起来看全文   刚刚闭幕的######上海市松江区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有组数据很显眼:“十三五”期间末的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6...

人民日报、新华社纷纷点赞“松江样本”速来围观!

人民日报、新华社纷纷点赞“松江样本”速来围观!

  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的50个月间,松江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强劲增长,逆势上扬打造“松江样本”。这两天,松江再次受到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纷纷发文,为松江点赞。   2016年以来,松江区聚焦聚力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和头部企业的引进、落地、开工、竣工、投产,总投资规模超过2267亿元,恒大新能源汽车、上海超硅、正泰智电港、海尔智谷、顺络电子、G6...

人民日报发文赞“五个新城”松江这块领域又有新看点

人民日报发文赞“五个新城”松江这块领域又有新看点

  打造“一城一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前不久,松江枢纽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迎来终期评审。面积超过9平方公里的松江枢纽,将跻身上海三大主要交通枢纽之一。   创建“一城一名园”,特色产业发展各展其长。以特色品牌园区为关键抓手,上海积极推进“五个新城”新增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并以先进制造业带动高能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松江新城已集聚G60脑智科创基地、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

亿元投资新实验中心“小企业”背后是松江发展“大道理”

亿元投资新实验中心“小企业”背后是松江发展“大道理”

  近日,上海市松江区生物医药产业再度迎来利好消息,晶能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全新办公场所与实验室在松江临港科技城九科绿洲板块投入使用,这标志着其母公司新开源(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松重大项目投资持续推进的同时,产业链的布局也徐徐拉开大幕。   核心科技“市场宠儿” 亿元投资战略升级   宽敞而整齐划一的办公区域,年轻有活力的科研团队,全新的检测设备……坐落在松...

什么是104地块?上海工业地产104地块(附:完整清单+高清详图)

什么是104地块?上海工业地产104地块(附:完整清单+高清详图)

  原标题:什么是104地块?上海工业地产104地块(附:完整清单+高清详图)   104地块指全市现有的规划工业区块,2009 年,上海市“两规合一”及工业区块梳理共明确104 个规划工业区块。   2012年新一轮区县“两规合一” 初步确定了全市107个规划工业区块,规划面积为 789.3平方公里,分为公告开发区、产业基地、城镇 工业地块三类,规划面积为分别为49...

今天洞泾新推了两块土地并昭告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今天洞泾新推了两块土地并昭告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上海土地市场官网上,松江洞泾发布了2幅工业用地出让的信息,并且设置了产业导向,分别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去年年底,有媒体报道洞泾将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已落地20余家、投资金额超百亿,意向落地20家、意向投资金额近百亿企业的“双百”成绩。   眼下看来,洞泾这两幅定向产业用地的出让,说明其在打造人工智能小镇的道路上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