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松江厂房仓库行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侧记|陈吉宁参加松江团审议代表们提了哪些“关键词”?

  1月13日上午,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市委*陈吉宁参加松江区代表团审议。松江团审议气氛热烈,代表们说问题、谈思考,纷纷进言。

  将近2小时的审议,代表们结合松江实际和各自工作,就服务国家战略实施、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提升G60科创走廊影响力、加大力度扶持科创企业、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许多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上海松江的生动实践,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和深刻启示。

  上海市人大代表、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公室主任郭淑晴是G60科创走廊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对这一战略有切身体会。她说,创新是根植于G60科创走廊的基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G60科创走廊的生命力所在。

  过去五年,G60科创走廊持续有序推进,2022年完成了《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中期评估的建设目标。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不断共建共享一批跨区域的联盟、基地、中心等平台,合作载体日益多元化,九城市还共建共享一批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

  “比如我们和商飞的战略合作,从本土化开发,已经延伸到关键系统的联合攻关,实验室的共享。”郭淑晴说,前不久她见证了首架C919大飞机交付,倍感振奋。

  “G60科创走廊不断升级发展,这项战略极大促进了我们企业的信心。”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领路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朱上民说,近年来,在各项政策举措保驾护航之下,民营企业迎来快速发展。

  朱上民谈到一个细节,2022年12月,轨交12号线云廊站开工。“以前以为需要很多年的规划,现在很快有施工图出来,我想要不了多久就有实景图了。”朱上民说,许多重大工程项目快速落地,对公司发展、引进人才都很有意义。

  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代表,对进一步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也提出建议,一定要围绕需求,推动高水平的发展,聚焦国家重要领域、“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来发展,同时加大前瞻布局,争取通过原创性的突破,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

  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该公司联合执行董事、总裁吴剑英代表很感慨,经过15年在松江扎根发展,他们公司迎来了巨大成长。

  “从初创时的亏损企业,发展到一个能够在香港主板和科创板实现上市融资的企业,现已先后融资38亿元。”吴剑英说,对于一个高科技创新企业而言,这些资金大大支撑了企业发展。

  总结这些年,吴剑英有一些体会。他说在创业创新过程中,企业不仅要依靠创新技术研发,也要敢于并购,资本赋能很重要。创新企业要坚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发挥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高科技创新型医药企业而言,开展研发时一定要重视临床需求。

  谈到企业发展机遇,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李丐腾代表说,如今在全球的剃须刀行业,上海飞科等中国企业已占据重要一席。

  企业发展得快,知识产权保护尤显重要。李丐腾建议,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信心。“我们一年在打假上要花一千多万元,还有一些专利被模仿。”他说,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更好地规避这些不利因素。

  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在华外商企业非常有利,极大加强了外企在华投资信心。

  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雀巢大中华大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西强代表说,2023年是雀巢进入中国第35年,目前在国内有24家工厂、2.5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超过400亿元。即便2022年全球经济形势面临挑战,雀巢大中华区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我们和松江的关系很紧密,一方面是G60科创走廊对我们的吸引和鼓励,另一方面,过去五年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对企业也是极佳的表现平台,我们每年都有大量新产品通过进博会进入上海、进入中国。”张西强说,未来他们希望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世界。

  松江区不仅企业多,而且高校集聚,农业农村也很有亮点。审议现场,教育、人才、农业农村现代化也都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俞涛代表,就产教融合谈了看法。他说,作为一所应用型高校,他们培养了轨道交通、汽车、航空等众多制造业领域的人才。在上海,松江新城是*一一个有大学城的新城,具有很好的产教融合基础。

  俞涛认为,一方面高校自身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培育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要大力促进产教融合,这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有利于科技创新,也能使应用型高校拥有更强的生命力。他建议,上海可在产教融合方面率先进行地方立法,促进和监督产教融合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命运。”来自农业农村领域的上海市人大代表李春风说。

  李春风是上海万群粮食专业合作社社长,合作社拥有四百多亩地,优质的松江稻米是他们的特产,所有种子也都由松江区农业研究机构自己培育。

  靠种地谋生的人,明白泥土的可贵。李春风建议,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发展循环农业,通过探索种养结合,不断提升土壤的质量和品质。他还建议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条,从卖稻谷走向卖大米。

  “从前想的是怎样把水稻种好,稳定增产,现在是为了让更多人吃上口感好、品质好的大米,吃得安全放心。”李春风说。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sjcfw.com.cn/index.php/post/3363.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风起G60科创走廊四省九地“跑步入局”

人工智能风起G60科创走廊四省九地“跑步入局”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人工智能风起 G60科创走廊四省九地“跑步入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   在长江三角洲,一条横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九地的金色科创走廊正在悄然形成。   这其中,人工智能作为未来*具想象力的产业之一,迎来...

人民日报发文赞“五个新城”松江这块领域又有新看点

人民日报发文赞“五个新城”松江这块领域又有新看点

  打造“一城一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前不久,松江枢纽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迎来终期评审。面积超过9平方公里的松江枢纽,将跻身上海三大主要交通枢纽之一。   创建“一城一名园”,特色产业发展各展其长。以特色品牌园区为关键抓手,上海积极推进“五个新城”新增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并以先进制造业带动高能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松江新城已集聚G60脑智科创基地、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

人民论坛课题组深入调研上海松江科创引领区域高质量创新发展实践

人民论坛课题组深入调研上海松江科创引领区域高质量创新发展实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一动力,创新能力是现代城市的核心能力。为深入了解上海松江科创引领城市结合创新,深入总结松江创新驱动经济结构和开放格局不断优化的实践探索,深入研讨松江以科创为支点,引领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区域协同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创新要素跨区域融合的经验意义,受上海市松江区委委托,4月8日到10日,人民论坛课题组以新时代的城市综合创新:上海市松江区科创引领区域高质量创新发展实践...

亿元投资新实验中心“小企业”背后是松江发展“大道理”

亿元投资新实验中心“小企业”背后是松江发展“大道理”

  近日,上海市松江区生物医药产业再度迎来利好消息,晶能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全新办公场所与实验室在松江临港科技城九科绿洲板块投入使用,这标志着其母公司新开源(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松重大项目投资持续推进的同时,产业链的布局也徐徐拉开大幕。   核心科技“市场宠儿” 亿元投资战略升级   宽敞而整齐划一的办公区域,年轻有活力的科研团队,全新的检测设备……坐落在松...

仅靠四名员工上海这家初创企业接到国外光学巨头订单

仅靠四名员工上海这家初创企业接到国外光学巨头订单

  近日,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的某科技公司收到了来自美国一家光学巨头200万美元的订单,将为该巨头提供光谱仪组件。公司总经理兼销售杨威自信地告诉记者,这款产品是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当他们把样品和价格发给对方的时候,对方非常满意,在邮件回复中说“无可挑剔”。更令人振奋的是,此时距公司落户上海松江仅仅一个多月,且公司仅靠四人工作团队便拿下了该订单,而这四人正是公司全部员工。   ...

仅靠四名员工松江初创企业接到国外光学巨头订单

仅靠四名员工松江初创企业接到国外光学巨头订单

  今年5月中旬,位于小昆山镇的上海贝仕扬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来自美国一家光学巨头的200万美元的订单,将为该巨头提供光谱仪组件,这款产品由贝仕扬自主设计研发,对方收到样品和价格后表示非常满意,并在邮件回复中说“无可挑剔”。更令人振奋的是,此时距贝仕扬落户松江仅一个多月时间,公司更是仅依靠四人工作团队便拿到了该订单,而这四人正是贝仕扬全部的员工。   贝仕扬的发展定位...

今年投资规模近2000亿元!松江新城建设发力将加大投入形成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投资规模近2000亿元!松江新城建设发力将加大投入形成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去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的基础上,今年松江投资规模近2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再创新高,确保完成675亿元。而随着松江新城建设发力,沪苏湖铁路松江枢纽、轨交12号线西延伸等重大项目的深入推进,“十四五”期间松江项目建设还将持续升温,迎来新一轮的投资高潮。   小松从日前召开的松江区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工作专题会上获悉,2020年松江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4.76亿元,...

今年高新企业力争达到3050家松江高新技术企业乘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东风蓬勃发展

今年高新企业力争达到3050家松江高新技术企业乘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东风蓬勃发展

  近年来,松江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底,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95家,名列全市前列,数量相比往年增长12.5%,同时实现了质的提升。区科委介绍,今年区内高新企业数量计划力争达到3050家。坚持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了源动力,而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则为企业不断壮大提供了沃土。   主营电子产品与电气连接产品研发制造和服务的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松江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