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0高速公路沿线科技产业研究
摘要:借由一条或多条高速公路作为重要连接轴建设创新走廊,是多城跨区域 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
关键词:G60 高速公路;科技产业 G60 高速是 G60 沪昆高速公路的简称,是上海通往长三角其他地区的重要交 通干线 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王涛在《浙江日报》上 发表文章,提出了“打造 G60 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构想”。至今,该科创走 廊已经由*初仅包括上海松江、浙江杭州和嘉兴的沪嘉杭合作模式拓展至松江、 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 9 个城市和地区,覆盖面积 达 7.62 万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 4900 万人,GDP 总量达 4.86 万亿元,分别占长 三角地区的 21.2%、22.3%和 24.9%,成为长三角跨区域产业合作的典型样本。 一、G60 高速沿线科技产业一体化的积极意义 (一)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积极意义 从地理位置上看,G60 高速公路位居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辖区接壤地带,内外 交通便捷高效,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已形成“2 小时通勤圈”,同城化效应初步显现。 2016 年以来,松江持续与 G60 高速公路沿线的苏浙皖地区开展投资合作。 2016 年 5 月 24 日松江即提出沿 G60 高速公路构建产城融合科创走廊,籍此大力 推进转型升级,拉动整个区域向“松江创造”突破性发展。2017 年 7 月 12 日,松 江区与杭州、嘉兴签订《沪嘉杭 G60 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 松江以沪苏湖高铁建设为契机,进一步的深化拓展,形成了辐射范围扩大至金华、 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的“一廊一核多城”空间布局规划。2016 年至今, 松江区新增市场主体有 6 万多家,其中来自苏浙沪皖的企业就占了约三分之一, 对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合作分工,科创要素的自由流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 的协同配置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对高新产业的积极意义 从国际创新发展史角度看,借由一条或多条高速公路作为重要连接轴建设创 新走廊,是多城跨区域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例如,美国从硅谷到旧金山湾的 101 高速,日本从东京城到筑波科学城的三乡国道和常磐自动车道等。
就 G60 高速沿线区域而言,张江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杭州国家自 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临港松 江科技城等园区空间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管理运营经验,可为 G60 高速沿线区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充足的物理空间保障和机制政策保障。近年来 G60 高速沿线九地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显著,其中松江、苏州、合肥和杭州的科 技创新水平全国领先,四地 R&D 的投入占 GDP 比例分别是 3.84%、2.82%、3.1% 和 3.2%,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九城市在主板上市公司合计 395 家,上交所主板市场企业 168 家,已登 陆上交所科创板的企业 31 家。
二、G60 高速沿线科技产业进一步成长面临的压力 (一)高教科研资源方面面临压力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G60 科创走廊建设对标美国硅谷 101 高速、波士顿 128 公路、日本东京-筑波创新带、北京中关村等国内外*流的科创走廊或集聚区 等国际*高标准、*好水平谋划蓝图。然而从这些区域的成功经验看,美国 101 高速紧靠斯坦福大学,波士顿 128 公路早在二战前沿线就建立了由麻省理工大学
的研究实验室分离出来的科技型企业。筑波科学城(Tsukuba,Scientific Town in) 本身就是日本科学研究中心,到 1982 年已拥有约占日本 40%的主要科研机构、 两家私人研究所和两所大学。更不用说中关村这样的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 为密集的区域。G60 高速沿线总体距中心城区比较远,目前在江苏仅包括苏州市、 在上海仅包括松江区,“绕过”了南京、上海市中心城区等高教科研资源集中的地 区,因此,G60 高速沿线并非长三角地区科创资源密集集中地区,“作为新兴的科 创集聚带,和美国硅谷、以色列、日本筑波科技城相比,高能级科创资源要素仍 然不够密集,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设施等重大创新基础设施缺乏,高素质创新人 才总量不足,为科技创新服务的各类资本集聚不够,重大创新成果的本土产出还 不够多”[[]],在满足走廊内各类新兴产业成长创新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压力。
(二)产业升级方面面临压力 从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看,在一个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核心产业都呈现出在 大城市高度集聚的业态。工业化阶段,现代制造业大体集中于*大都市区的核心 城区,在后工业化时期,高科技与高技能产业对城市规模表现出更大弹性而趋于 向大城市集聚,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对服务业的影响大于对制造业的影响 (Hobijn 和 Jovanovic,2001),服务业向大城市集中。G60 高速虽途径上海、苏 州、杭州等大城市,沿途区域却往往远离中心城区,资源聚集优势不像中心城区 那样明显。近日,笔者对 G60 高速沿线的南太湖地区还有上海松江区做了调研, 在高速公路沿线看到仍有不少的“烟囱”。可见,G60 高速沿线地区当下在产业升 级方面仍面临一定压力。
(三)产业趋同方面面临压力 从长三角地区整体看,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皆是比较明显。据不完全统计, 2018 版公告目录公布的苏、浙、皖三省国家级开发区中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 开发区多达 58 家,以电子信息电子设备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有 49 家,生物医药 生命健康、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趋同程度也非常高。因此,身处于长三角腹 地的 G60 高速沿线区域经济同样面临着内部以及与周边其他区域经济之间的产业 同质化竞争的压力。 三、G60 高速沿线科技产业一体化前景展望 (一)充分发挥产业协同优势 由 G60 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搭台,相关产业优势区域的龙头企业发起设 立的产业联盟对打通沿线 座城市的区域壁垒,促进产业在 G60 高速沿线区域经 济协同布局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下,若充分发挥这一产业协同机制的正外部 效应,做到沿线同一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对外抱团取暖、对内扬长避短”,对于实 现 G60 高速沿线区域经济的产业链上下游有效对接,共同做大 G60 高速沿线区域 经济的产业蛋糕将发挥积极作用。 (二)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金融资源集中的优势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上海金融报》采访时表示:“长三角 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商务区、上海自贸区以及 G60 科创走廊是长三角重点区域和 平台,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政策禀赋和区位优势。 银行要以‘三区一走廊’为依托,深度融入区域和平台发展,强化金融供给质量。 [[]]G60 高速沿线区域经济可依托长三角地区金融资源集中的优势,完善科技金融 投融资体系,建立适合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风险评价体系,充分 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加快资本融通与合作,充分调动区域内金融机构和当地科技 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合作,充分发挥上交所资本市场枢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