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松江厂房仓库行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税收结构……晒晒上海16个区上半年成绩单

  上半年,上海各区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成效显现,自贸区、科创中心建设等激发新活力,工业、消费、外贸等实体经济领域全面回升,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形成,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进中提速、进中向好”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

  2017年上半年上海16个区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各区在聚焦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科创中心两大国家战略,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激发改革创新活力等方面,有哪些亮点?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2017年上半年上海各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上海各区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成效显现,自贸区、科创中心建设等激发新活力,工业、消费、外贸等实体经济领域全面回升,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形成,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进中提速、进中向好”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

  调研报告显示,在外部需求回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显现和自身创新转型驱动下,1-6月份,上海各区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财政收入增长平稳。1-6月16个区中增速超过两位数的区占半数。同时,郊区增速普遍达10%以上,好于中心城区,其中松江、金山、奉贤、青浦等区的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达30.1%、27.4%、26.1%和25.5%。

  招商引资稳健推进。从外资情况看,今年1-6月,16个区中长宁、宝山、普陀、虹口、闵行、嘉定和崇明等7个区增速超过20%。从内资情况看,黄浦区1-5月引进内资注册资本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长宁、宝山、松江、金山等区工商新增企业注册资本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正增长。从招商引资规模来看,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成为重点,呈现“数量多、成长性高”的特点。

  调研报告显示,上海各区工业生产持续回暖。随着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等措施落地生效,供求关系明显改善,生产持续回升。

  消费市场持续向好。1-6月,16个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实现正增长,且有6个区增速超过一季度。总体来看,各区上半年消费市场呈现“三新”特征。即新模式带活商圈,1-5月集娱乐、购物、教育、餐饮、体验消费等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模式为传统商圈注入新活力,浦东、长宁、静安、嘉定等区重点商圈和商业综合体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1%、10.6%、20%和55.3%;新消费催生热点,静安区大宁商圈通过品牌错位、业态多元为市民提供更多消费选择和更好购物环境,上半年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19.2%,增幅在中心城区市级商圈中排名好;新需求引领增长,互联网零售、互联网+线下等消费新模式催生新需求,浦东新区1-6月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4%,宝山区1-6月实现互联网零售15.78亿元,增长1.0倍。

  外贸回稳态势良好。受市场需求回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外贸保持良好增长态势,1-5月,宝山、虹口、徐汇、金山等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超过20%。从外贸结构看,进出口呈现“双向上升”,大部分区进口和出口额均实现正增长。

  调研报告显示,上海各区税收产出中实体经济比重持续增加。伴随经济逐步回暖,存量企业和新设企业的共同发力,形成了财政的持续增收效应。从税收结构看,伴随着制造业的进一步回暖向好,工业税收贡献持续增加,1-5月,浦东、徐汇、宝山、嘉定、松江等区的工业税收分别增长26%、50.3%、52.2%、22.6%和66.1%,且工业税收的增加也对冲了房地产相关税收的下降,保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向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倾斜。1-5月,16个区中有11个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有6个区增速超过10%。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受“补短板”、重大市政项目推进顺利等有利因素影响增长较快,宝山、嘉定、徐汇、浦东等区分别增长290%、56%、54.3%和24.7%;工业投资出现分化,松江、宝山、闵行、浦东的区内工业企业投资意愿较强,新增项目推进顺利,1-5月工业投资分别增长263.5%、32.7%、15.34%和1.4%。

  创新成为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动力。1-6月,浦东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831亿元,同比增9.6%,占全市比重提高到38.5%;嘉定区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与汽车智能化、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1-5月,金山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和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15.6%,占属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0.4%;松江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4.4%,能耗同比下降8.9%;闵行区四大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09.06亿元,同比增长6.6%。

  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1-5月,黄浦、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等区的现代服务业区级税收占比分别为68.40%、75.70%、96.40%、45.53%、67.10%和91.40%,对税收的贡献稳步提高。同时,各区服务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服务经济新领域潜力逐步显现。徐汇区文化服务业和科研服务业增长较快,1-5月,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8%和17.8%;杨浦区上半年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40亿元,同比增长14.6%;青浦区快递物流行业积极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主动走出去,1-5月业务量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84.8%;崇明生态岛“节旅结合”、“体旅结合”效应显现,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人数305.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34亿元。

  调研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上海积极推动自贸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浦东新区设立“一带一路”技术贸易措施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便利化、互认机制、标准化体系及溯源等,建设“一带一路”进口商品中心,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上海的双向投资显著加强,1-5月,“一带一路”沿线个国家在自贸区内投资新设企业62个,涉及实到外资1.75亿美元。

  针对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实施更加精准的贸易便利化举措。浦东新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的制度创新,允许集成电路涉及企业通过保税方式完成封装和测试,降低产业链上企业运营成本,针对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解决了“全国采购、中国集成”中“免费提供试验件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通关疑难问题。宝山区聚焦邮轮经济,在上游,携手中船集团共建邮轮配套产业园,推动大型豪华邮轮“中国制造”,在中游,吸引300亿全国首支邮轮产业基金落户,在下游,加快形成境外邮轮供船常态化操作模式。嘉定区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战略合作,加快推广落实“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无纸通关随付单证”,推动嘉定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升级。

  积极深化“放管服”和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国务院确定的审批事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推行双告知制度,取消和调整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同时,各区努力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着力释放创新活力。浦东新区加快张江科学城建设,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等4个项目已加快建设。虹口区与国家科技部、市科委、市人社局等合作共建的绿色技术银行、国际创新港、国际人才港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松江区、金山区将服务科创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相结合,分别推进开放型科创要素对接服务平台和长三角科技城建设。杨浦区将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创业创新街区构建与老厂房转型升级相结合,探索打造了以“长阳创谷”为代表的一批创业创新集聚载体。静安区聚焦市北园区,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已聚集相关企业超过150家,聚焦“双创”,打造培育众创空间品牌20家、空间载体32处,总面积5.3万平方米。

  调研报告指出,当前,各区经济仍处于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和创新转型的关键阶段,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实体经济的持续回升依然面临挑战。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建议,针对突出问题精准施策,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各区要加强安商留商工作,密切企业跟踪服务;加大招商力度,提升入驻企业产出效益,进一步降低楼宇空置率,扩大重点商务楼宇租税联动政策覆盖面,提高重点楼宇税收落地率;加快落实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推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进一步开放,营造更开放透明的投资环境。

  专家建议,各区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布局,推动创新链互补联动,全面推进科创中心建设。通过市级统筹、规划引领等方式优化重点区域要素供给,高质量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杨浦区国家“双创基地”、松江G60科创走廊、闵行区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嘉定区自主创新产业化示范区等重大创新承载区建设,发挥重点功能性平台效应,推动重点产业化项目落地,形成较强的产业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重点基础技术瓶颈,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布局重大科技专项,通过产业联盟、产学研联盟、共性技术平台等方式开展联合攻关。

  专家还建议,各区要狠抓实体经济投资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优化投资审批服务,着力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率。不断完善产业政策服务体系。加快制定总部经济、“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时尚创意、大数据、云计算等政策细则,切实推进重点产业政策落地,引导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创新政府资金支持方式,设立政府性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投入。切实推进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衔接,实现政策精准服务。

  上半年,上海各区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成效显现,自贸区、科创中心建设等激发新活力,工业、消费、外贸等实体经济领域全面回升,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形成,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进中提速、进中向好”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

  2017年上半年上海16个区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各区在聚焦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科创中心两大国家战略,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激发改革创新活力等方面,有哪些亮点?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2017年上半年上海各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上海各区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成效显现,自贸区、科创中心建设等激发新活力,工业、消费、外贸等实体经济领域全面回升,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形成,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进中提速、进中向好”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

  调研报告显示,在外部需求回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显现和自身创新转型驱动下,1-6月份,上海各区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财政收入增长平稳。1-6月16个区中增速超过两位数的区占半数。同时,郊区增速普遍达10%以上,好于中心城区,其中松江、金山、奉贤、青浦等区的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达30.1%、27.4%、26.1%和25.5%。

  招商引资稳健推进。从外资情况看,今年1-6月,16个区中长宁、宝山、普陀、虹口、闵行、嘉定和崇明等7个区增速超过20%。从内资情况看,黄浦区1-5月引进内资注册资本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长宁、宝山、松江、金山等区工商新增企业注册资本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正增长。从招商引资规模来看,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成为重点,呈现“数量多、成长性高”的特点。

  调研报告显示,上海各区工业生产持续回暖。随着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等措施落地生效,供求关系明显改善,生产持续回升。

  消费市场持续向好。1-6月,16个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实现正增长,且有6个区增速超过一季度。总体来看,各区上半年消费市场呈现“三新”特征。即新模式带活商圈,1-5月集娱乐、购物、教育、餐饮、体验消费等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模式为传统商圈注入新活力,浦东、长宁、静安、嘉定等区重点商圈和商业综合体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1%、10.6%、20%和55.3%;新消费催生热点,静安区大宁商圈通过品牌错位、业态多元为市民提供更多消费选择和更好购物环境,上半年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19.2%,增幅在中心城区市级商圈中排名好;新需求引领增长,互联网零售、互联网+线下等消费新模式催生新需求,浦东新区1-6月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4%,宝山区1-6月实现互联网零售15.78亿元,增长1.0倍。

  外贸回稳态势良好。受市场需求回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外贸保持良好增长态势,1-5月,宝山、虹口、徐汇、金山等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超过20%。从外贸结构看,进出口呈现“双向上升”,大部分区进口和出口额均实现正增长。

  调研报告显示,上海各区税收产出中实体经济比重持续增加。伴随经济逐步回暖,存量企业和新设企业的共同发力,形成了财政的持续增收效应。从税收结构看,伴随着制造业的进一步回暖向好,工业税收贡献持续增加,1-5月,浦东、徐汇、宝山、嘉定、松江等区的工业税收分别增长26%、50.3%、52.2%、22.6%和66.1%,且工业税收的增加也对冲了房地产相关税收的下降,保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向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倾斜。1-5月,16个区中有11个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有6个区增速超过10%。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受“补短板”、重大市政项目推进顺利等有利因素影响增长较快,宝山、嘉定、徐汇、浦东等区分别增长290%、56%、54.3%和24.7%;工业投资出现分化,松江、宝山、闵行、浦东的区内工业企业投资意愿较强,新增项目推进顺利,1-5月工业投资分别增长263.5%、32.7%、15.34%和1.4%。

  创新成为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动力。1-6月,浦东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831亿元,同比增9.6%,占全市比重提高到38.5%;嘉定区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与汽车智能化、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1-5月,金山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和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15.6%,占属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0.4%;松江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4.4%,能耗同比下降8.9%;闵行区四大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09.06亿元,同比增长6.6%。

  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1-5月,黄浦、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等区的现代服务业区级税收占比分别为68.40%、75.70%、96.40%、45.53%、67.10%和91.40%,对税收的贡献稳步提高。同时,各区服务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服务经济新领域潜力逐步显现。徐汇区文化服务业和科研服务业增长较快,1-5月,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8%和17.8%;杨浦区上半年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40亿元,同比增长14.6%;青浦区快递物流行业积极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主动走出去,1-5月业务量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84.8%;崇明生态岛“节旅结合”、“体旅结合”效应显现,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人数305.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34亿元。

  调研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上海积极推动自贸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浦东新区设立“一带一路”技术贸易措施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便利化、互认机制、标准化体系及溯源等,建设“一带一路”进口商品中心,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上海的双向投资显著加强,1-5月,“一带一路”沿线个国家在自贸区内投资新设企业62个,涉及实到外资1.75亿美元。

  针对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实施更加精准的贸易便利化举措。浦东新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的制度创新,允许集成电路涉及企业通过保税方式完成封装和测试,降低产业链上企业运营成本,针对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解决了“全国采购、中国集成”中“免费提供试验件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通关疑难问题。宝山区聚焦邮轮经济,在上游,携手中船集团共建邮轮配套产业园,推动大型豪华邮轮“中国制造”,在中游,吸引300亿全国首支邮轮产业基金落户,在下游,加快形成境外邮轮供船常态化操作模式。嘉定区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战略合作,加快推广落实“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无纸通关随付单证”,推动嘉定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升级。

  积极深化“放管服”和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国务院确定的审批事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推行双告知制度,取消和调整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同时,各区努力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着力释放创新活力。浦东新区加快张江科学城建设,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等4个项目已加快建设。虹口区与国家科技部、市科委、市人社局等合作共建的绿色技术银行、国际创新港、国际人才港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松江区、金山区将服务科创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相结合,分别推进开放型科创要素对接服务平台和长三角科技城建设。杨浦区将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创业创新街区构建与老厂房转型升级相结合,探索打造了以“长阳创谷”为代表的一批创业创新集聚载体。静安区聚焦市北园区,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已聚集相关企业超过150家,聚焦“双创”,打造培育众创空间品牌20家、空间载体32处,总面积5.3万平方米。

  调研报告指出,当前,各区经济仍处于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和创新转型的关键阶段,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实体经济的持续回升依然面临挑战。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建议,针对突出问题精准施策,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各区要加强安商留商工作,密切企业跟踪服务;加大招商力度,提升入驻企业产出效益,进一步降低楼宇空置率,扩大重点商务楼宇租税联动政策覆盖面,提高重点楼宇税收落地率;加快落实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推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进一步开放,营造更开放透明的投资环境。

  专家建议,各区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布局,推动创新链互补联动,全面推进科创中心建设。通过市级统筹、规划引领等方式优化重点区域要素供给,高质量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杨浦区国家“双创基地”、松江G60科创走廊、闵行区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嘉定区自主创新产业化示范区等重大创新承载区建设,发挥重点功能性平台效应,推动重点产业化项目落地,形成较强的产业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重点基础技术瓶颈,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布局重大科技专项,通过产业联盟、产学研联盟、共性技术平台等方式开展联合攻关。

  专家还建议,各区要狠抓实体经济投资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优化投资审批服务,着力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率。不断完善产业政策服务体系。加快制定总部经济、“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时尚创意、大数据、云计算等政策细则,切实推进重点产业政策落地,引导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创新政府资金支持方式,设立政府性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投入。切实推进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衔接,实现政策精准服务。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sjcfw.com.cn/index.php/post/7271.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虹桥天地

虹桥天地

  虹桥天地办公楼内共有四幢写字楼楼,严格按照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认证标准建造。其中主要的三栋楼位于项目北地块,一栋位于南侧地块。首创的“展示办公”概念将顶尖的建筑设计与现代化的结构融为一体,使企业同时兼具办公及产品展示的双重功能,在满足企业日常办公需求的同时,挖掘项目客群需求,整合企业办公、文化展示、特色产品陈列、业务洽谈等多种功能。虹桥天地坐拥虹桥交通枢纽,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也使得...

虹桥时代广场-上海青浦区虹桥时代广场办公写字楼出售出租-招商电话

虹桥时代广场-上海青浦区虹桥时代广场办公写字楼出售出租-招商电话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如有问题欢迎来电咨询,报名后请静待销售电话确认,确认后再行前往现场 !为避免大客流影响服务质量、仅预约客户可进入销售现场,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虹桥时代广场物业公司:中骏世邦泰和   1号楼:28本证(一层5本,单本面积200-500)...

蚌埠弘阳家居即将盛大招商弘阳商业正式布局安徽

蚌埠弘阳家居即将盛大招商弘阳商业正式布局安徽

  蚌埠弘阳家居即将盛大招商 弘阳商业正式布局安徽   2018年1月23日,“弘耀百店 皖美启程——弘阳商业安徽区域战略发布暨弘阳家居滁州店、淮北店招商大会”在安徽合肥富力威斯汀酒店隆重举行。蚌埠弘阳家居店位于淮上区政府向西1000米,朝阳桥北200米,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定位O2O全生活全品牌中高端家居MALL,预计在2018年下半年开业,蚌埠的小伙伴敬请期待哦~人才招聘和项目...

融创西环中心地铁连廊直达户型正配套全人流大采光好

融创西环中心地铁连廊直达户型正配套全人流大采光好

  嘉定区 - 南翔 听雪园路77弄,古猗园路1399弄   所属公司:上海好前景房地产经纪事务所   业主直租,精装可定制,三面采光,视野广阔   交通便利,11号线米,大虹桥商圈,地理位置优越;   配套齐全,毗邻印象城商场,周边有配套公寓,商业醇熟;   写字楼定位高档,嘉定新的商业地标,企业实力的象征...

行业******|华润有巢REITs获批高出租率可豁免3年运营规定

行业******|华润有巢REITs获批高出租率可豁免3年运营规定

  作为首单房企保租房REITs获批,能为房企提供哪些发展新思路?   近日,华夏基金华润有巢租赁住房REITs正式获批。而在此前的8月31日,由北京保障房、深圳人才安居和厦门安居集团发布的首批3只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在沪深交易所同步上市交易。而此次华润置地作为首家资产作为租赁住房REITs上市的典型房企,或为房企实现轻资产运营提供新的思路。   华润有巢保租房R...

街道不招商经费咋保证?上海松江财政局探索街道职能转变

街道不招商经费咋保证?上海松江财政局探索街道职能转变

  人民网上海9月13日电(张晓赫 黄瑶)多年来,在GDP指挥棒的引导下,招商引资往往成了地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却影响了基层政府的一些正常工作的展开。2015年,上海市推进“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以来,全市街道全部取消招商引资,内设机构精简,推动街道工作转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上来。街道不招商后,经费如何保证?近年来,松江区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在“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松江这个工业园这样做……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松江这个工业园这样做……

  “现在我们员工都反映,车子好停了,园区整体环境也更好了。”看到园区内的大变化,企业业主李先生忍不住感叹道。近日,位于叶繁公路199号的上海叶榭都市工业园对基础设施进行了一番大改造,不但开辟出了全新的停车区域,还补种了各式绿植,进一步满足企业员工的所需所盼,也提升了园区的整体形象。   如今走进园区,整齐划一的停车位、秀丽宜人的新绿化都令人耳目一新。“我在这个园区上班很多年了,...

表彰优秀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松江这个街道吹响新一年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表彰优秀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松江这个街道吹响新一年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这一边“金牌店小二”签下“军令状”,那一头优秀企业家收获“大礼”。2月22日,中山街道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连开两场会议。先召开的2023年度经济目标责任制签约会议上,街道五家“店小二”单位签署了《2023年度经济目标责任书》,立下新一年招商引资的新目标新要求。随后,企业家们作为主角,在2022年度中山街道优秀企业表彰暨G60科创走廊松江新城总部研发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接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