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讲坛17年解开“幸福密码”松江这名教师用科技之光点亮学生的求索之梦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斯多惠的这句话被松江区九亭中学信息科技教师张华妃奉为教育哲学,而她本人也用科技之光点亮了学生的求索之梦,启发学生在求知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善于创造,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优秀学子。
任教17年以来,张华妃的学生共计荣获8个国家级奖项、80多个市级奖项,以及100多个区级奖项,而她本人也获评“2022年第十七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上海地区选拔活动优秀辅导教师”,并多次获得“松江区优秀指导教师”“松江区优秀创新教师”等荣誉称号。前不久,她又被评为“2022年度松江区优秀教师”。
陈天豪同学的Flash动画《地球之门》、李安舒同学的Flash动画《一颗牙齿的拯救之旅》、卢怡庭同学的科技创新发明《连续波激光测距跳高杆》……许多年过去了,张华妃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些响亮的名字和充满创意的作品。她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曾经在市级或国家级比赛中得过奖的作品。
在九亭中学“懂感恩、会学习、强体魄、求创新”的12字育人目标中,“求创新”成为张华妃精心打理的“责任田”。“中小学阶段是*具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技素养的关键时期。”张华妃介绍,这些年,学校立足实际开发课程资源,聚焦核心素养,架构了“和·悦”文化特色的“Ting”课程体系。在寓意灵感、智能、创新的课程体系支撑下,她先后开设了《Flash动画》《创意编程》《“奇思妙想”项目化科创活动》等拓展类课程。
玩科创,只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张华妃从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入手,利用思维导图拓宽思维,引导学生积累日常素材、延展阅读的同时,再辅之以专业的技术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显现。“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问题情境为桥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让学生运用系统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解决真实世界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张华妃说。
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IAIF国际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展示会、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评选活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上海市创客新星大赛活动、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活动、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这些年,在各类科创比赛活动中,总能看到张华妃忙碌的身影。“忙是确实忙,但忙得值,忙得快乐。”张华妃说。
让张华妃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带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的经历。十多年过去了,尽管这项赛事活动已经更名为“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但她依然清晰地记得,蒋露同学的动画作品《植物》在那次比赛中荣获上海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那份荣誉就像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为后来指导学生参加科创比赛指明了方向。”张华妃回忆,那次比赛之后,她先后组建了电脑绘画、Flash动画、网页制作等活动小组,课上带领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课外和学生一起分析赛事活动指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今年举办的第37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九亭中学有5名学生获得了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而张华妃也凭借《“奇思妙想”项目化科创课程实施方案》荣获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入围了第3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解决方案,学习开源硬件编程技术,并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动手制作模型实物,进行实验设计与测试,形成科技创新成果,*终撰写成研究报告。”张华妃说,这样的项目化学习不仅能寓教于乐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解决了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编程思维能力等培养问题。
除了丰硕的科创成果,张华妃看重的还有亦师亦友的师生情谊。而这也让她的学生感到幸福,孩子们说,“和张老师相处,就像朋友般舒服。”“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也一起消化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她总是坚定地站在我们身后,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
初三学生谢明昊回忆,有一年参加上海创客新星大赛的创客马拉松项目,他在现场制作实物时,被美工刀划破了手指。“伤口很深,血顺着手指往下流,我被吓到了,但张老师没有慌乱,忙前忙后带我去医院打破伤风针,还不忘安慰鼓励我,让人特别安心。”谢明昊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只要有张老师在,自己就不怕。
张华妃很是珍视这份亦师亦友的师生情谊。每一次备赛,课余时间和周末,她都会和学生一起“泡”实验室。在学生眼里,张华妃指导大家“玩科创”时,常常不知疲倦和劳累,而张华妃也被学生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精神所感染。她告诉记者,有一次参加比赛的途中,不巧下起了大雨,学生们护住他们辛苦制作的成品,冒雨从赛区大门口跑进场,坚持完成了比赛答辩。
“学生是教师幸福的源泉,课堂是教师幸福的土壤,用心用情爱护学生,踏踏实实扎根课堂,幸福常在身边。”张华妃说,这是她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密码”。未来,她将一如既往为照亮学生的求索之梦发光发热。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