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松江厂房仓库行业信息 > 正文内容

2022年松江区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通知

  为加快推动松江区产业融合发展,加速生产性服务业与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的融合,根据《松江区产业融合发展专项支持实施细则》(沪松经规〔2022〕3号),现就组织申报2022年松江区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松江区依法登记注册纳税、实体化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用、纳税信用和经济效益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近两年(2020年1月1日)无重大违规违法经营记录。

  支持企业在研发设计、个性化定制、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检验检测、智能运维、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节能环保、生产性金融等服务型制造示范模式领域开展产业融合创新(详见附件1)。

  (1)示范企业。申报企业应为具有鲜明服务型制造特点的制造业企业。申报企业应通过战略规划、技术创新、流程再造、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措施进行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在本行业或相关领域内,其生产技术与工艺、服务能力与水平具有优势,服务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产值)比重达30%以上。

  (2)示范平台。申报平台应为从制造业企业衍生出的服务平台或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包括应用服务提供商),平台的成立和运营时间须满2年,应在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通过平台提供的服务,能够有效提升制造效率和能力,有效降低企业间交易成本和合作风险。

  (1)松江区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

  (2)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申报书。

  (1)对投资总额在500万元(含)以上且未获市级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发展专项支持的投资类项目,给予不超过该项目经核定投资总额的20%的资金扶持,单个项目资助金额*高不超过200万元。

  (2)对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业务模式创新、合同标的500万元(含)以上、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项目,给予不超过合同实际履行金额(不含税)20%的资金扶持,单个项目资助金额*高不超过200万元。

  项目起始应不早于2021年1月1日,并能于2023年12月31日前提交项目验收申请及相关材料。

  (1)松江区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

  (3)市场合同、服务协议(带合同专用章或公章)(支持方向2需提供)。

  对投资总额在500万元(含)以上且未获市级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支持的项目,给予不超过该项目经核定投资总额的20%的资金扶持。单个重点项目扶持金额*高不超过200 万元。

  项目起始应不早于2021年1月1日,并能于2023年12月31日前提交项目验收申请及相关材料。

  (1)松江区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企业工业设计能力提升-项目类)(附件6);

  (四)服务型制造、工业设计相关荣誉认定资金支持

  (1)获得2021年市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认定的企业;

  (2)获得2021年区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认定的企业;

  (3)获得2021年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设计引领示范认定的企业;

  (4)获得2021年国家级工业设计专项奖、“上海设计100+”荣誉的企业。

  (1)松江区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产业融合发展专项项目-认定类);

  (2)获得荣誉的证书或批复认定文件(复印件)。

  (一)松江区产业专项扶持项目街镇(开发区)初审意见表;

  (三)2021年企业审计报告(含附注及经审计的会计报表);

  (四)申报企业上两年度完税证明;

  (五)区级以上各类奖项和资质的证明;

  (六)提供企业法人在上海诚信网查询的信用报告(可用法人一证通查询或在松江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进行查询)和《公司近二年合规性说明》;

  纸质申报材料一式二份,采用A4纸双面打印,热胶装订,同时提供相应电子材料一份。

  (一)申报企业填写申请表,准备其他材料,并按要求将纸质申请材料报所在街镇、开发区。

  (二)所在街镇、开发区对企业的申请资格、申请材料等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并出具推荐意见。

  (三)申报企业向区经委递交具有推荐意见的申请材料及附件(胶质装订成册,一式两份),区经委进行受理审核。

  1、研发和设计服务。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大力开展研发攻关,突破产业战略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制造业设计服务水平。引导研发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开展紧密合作,提供需求分析、创新试验、原型开发等服务。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开展定制化研发、嵌入式研发和系统性研发等。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构建研发和设计发展良好生态。

  2、个性化定制服务。综合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系统,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推动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发展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

  3、供应链管理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合理安排工厂布局,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建设智能化物流装备和仓储设施,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数据和资源共享。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面向行业上下游开展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精益供应链等模式和服务,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推动供应链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发展。鼓励发展供应链服务企业,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生产性服务,形成高效协同、弹性安全、绿色可持续的智慧供应链网络。

  4、共享制造。积极推进共享制造平台建设,把生产制造各环节各领域分散闲置的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鼓励企业围绕产业集群的共性制造需求,集中配置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的生产设备,建设提供分时、计件、按价值计价等灵活服务的共享制造工厂,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价值共享。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制造业企业开放专业人才、仓储物流、数据分析等服务能力,完善共享制造发展生态。

  5、检验检测服务。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先进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质量仲裁等服务。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咨询、检测技术研究、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可靠性设计与试验验证等专业技术服务,为“上海品牌”认证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加快检验检测认证数字化转型,探索发展“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新业态,建设完善在线检测系统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参与国际检验检测标准制定、国际能力比对和验证项目,深化国际互认体系建设。

  6、智能运维服务。鼓励制造业企业在汽车、船舶、飞机等装备维修领域,着力破解数据共享、应用衔接等技术难题,运用故障知识库、3D 技术等对装备运行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实现AR、VR 远程诊断,提出高效的维修指导,加快建设产品数据采集、智慧识别、实时定位、远程监控和在线诊断等智能运维服务平台。引导制造业企业跨领域、跨地域协同,建立大数据联盟等产业链合作组织,实现智能运维服务向智能化、流程化、平台化、品牌化服务的转变。

  7、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鼓励制造业企业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提供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托核心装备、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建设“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集成系统,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系统集成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发展建设-移交(BT)、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交钥匙工程(EPC)等多种形式的工程总承包服务,探索开展战略和管理咨询服务。

  8、节能环保服务。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逐步开展产品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服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诊断、方案设计、节能系统建设运行等服务。继续发展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提供节能环保服务。引导制造业企业与专业环保治理公司合作,开展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合同水资源管理等新型环保服务。

  9、生产性金融服务。鼓励融资租赁公司、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生产制造提供融资租赁、卖(买)方信贷、保险保障等配套金融服务。支持领军企业整合产业链与信息链,发挥业务合作对风险防控的积极作用,配合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高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利用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多种形式,强化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开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10、产业电商服务。面向制造业应用加强相关软件研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企业与软件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深度合作,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水平。拓展产业电商服务的范围,引导小微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商服务平台开展各类业务。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发展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服务和互动整合营销服务,提高信息技术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测试评估、信息安全等服务水平,为企业实现“互联网+高新技术+新模式”升级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11、其他创新模式。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发展信息增值服务,探索和实践智能服务新模式,大力发展制造业服务外包,持续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本文发布的政策内容由上海产业政策服务中心整理解读,如有纰漏,请与我们联系。

  上海产业政策服务中心:权威的政策辅导+园区招商平台

  政策扶持:指导企业申请各类政府专项补贴资金,包括上海科委,经信委,发改委,商务委和各区部门政策资金项目。专业规划,重点申报,确保立项。

  园区招商:上海市级园区,科创企业迁入即奖励,落实软件企业退税,签订高额返税,安排人才落户,土地厂房免租。鼓励大学生创业,0元注册,免费提供注册地址,辅导申报创业政策补贴资金。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sjcfw.com.cn/index.php/post/487.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1年度松江区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知

2021年度松江区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知

  为加快推进上海科技影都建设,提升松江影视产业能级水平,根据《松江区关于促进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申报指南”,对2021年有关申报事项说明如下:   (一)在本区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或行业优势;主要产品和服务符合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发展导向;申报项目未曾获本区其他专项资金支持。   (...

2022年5月11日上海永泰免疫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底价竞得上海市1宗工业用地以62万元亩成交

2022年5月11日上海永泰免疫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底价竞得上海市1宗工业用地以62万元亩成交

  中指云网讯:2022年5月11日,上海成交1宗工业用地,上海永泰免疫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底价2025.00万元竞得202202702地块,楼面价463元/㎡。   中指云网讯:编号为202202702地块,位于东至山东路,西至鼎盛路,南至崇南公路,北至C02-02A-05号地块,工业用地,出让年限 20年,出让总用地面积为21848.60㎡,建设用地面积21848.60㎡,容积...

2022年上海松江先进制造业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专项支持名单公示

2022年上海松江先进制造业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专项支持名单公示

  联系电线年度上海松江先进制造业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专项支持公示名单   康思立达(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660号乐凯大厦616室   深圳市南山区桃园路1号西海明珠大厦F座10楼   新变化!中国女乒新任队长出炉,男乒世界第1代表上海力冲3冠   2022-10-15 01:57:...

2022年松江首批出让居住用地位置

2022年松江首批出让居住用地位置

  原标题:2022年松江首批出让居住用地位置   松江区中山街道新城主城C单元C07-01号   地块名称:松江区中山街道新城主城C单元C07-01号(国际生态商务区24号)地块   四至范围:东至:茸吉路,西至:茸兴路,南至:茸凯路,北至:茸盛路   出让面积(平方米):46112.6   一次书面*高报价(万元):273900...

2022欢迎访问华阴会做选址论证报告点我咨询

2022欢迎访问华阴会做选址论证报告点我咨询

  2022欢迎访问##华阴会做选址论证报告##点我6UllU--请认准正规公司金兰规划院!   华阴地区选址论证报告编制指南!欢迎访问华阴金兰规划院做选址论证报告公司的网站!   金兰规划院--正规资信单位,万份项目服务!我们在华阴参与了写生基地项目落地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工作,同时在华阴我们还有种植项目、驾校、农业公园项目、生态村镇、生态养生园等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的落地...

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汽车产业整零对接会暨嘉兴市院企银企双向对接会举行

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汽车产业整零对接会暨嘉兴市院企银企双向对接会举行

  为推动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和协同发展,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9月7日上午,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汽车产业整零对接会暨嘉兴市院企银企双向对接会在嘉兴举行。   作为长三角地区汽车整车与零部件行业对接交流的盛会,本次大会以创新协同发展、科技驱动未来为主题,围绕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产业链对接、科研院所与企业...

4898亿元!上海216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附20个重点项目名单)

4898亿元!上海216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附20个重点项目名单)

  4月7日,2021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举行,全市216个重大产业项目在会上签约,总投资4898亿元。   其中,制造业项目118个,总投资约2559亿元;金融类项目48个,总投资约1460亿元;总部类项目43个,总投资约840亿元;其他(商业、医疗服务、教育、文化)项目7个,总投资约39亿元。制造业项目中,涉及集成电路领域项目16个,总投资额1198亿;生物医药领域项目3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