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松江厂房仓库行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后流动人口在哪就业

  字数统计:6909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10分钟

  流动人口是上海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整体受教育水平低且受户籍制度的制约,这一群体在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的就业转变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在此背景下,研究上海新增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及其就业空间结构,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成效,而且有助于引导流动人口的合理布局、促进流动人口就业结构的转变。

  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城市经济增长的路径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质量,而且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新时代赋予了上海将自身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使命。为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和“五个中心”的建设,上海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对城市产业发展、就业空间结构,乃至经济空间格局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系统地分析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就业空间结构的变化,对于进一步深入分析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城市空间发展和引导流动人口就业结构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利用上海市流动人口就业登记抽样数据,采用行业重心、就业空间分布变动指数和行业集中率等指标,对上海市新增流动人口就业结构演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就业结构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上海产业结构与就业等公共政策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0—2017年流入上海的就业人口,数据来源于上海市流动人口就业登记抽样数据,数据涵盖流动人口就业来源地等信息,样本量共计21.62万。

  上海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分布在近郊区。2017年上海近郊区的比重达42.93%,远郊区占20.88%;与郊区相比,中心城区流动人口的就业比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中心城核心区占18.43%,中心城远郊区*低,为17.76%。从变化趋势来看,2010—2017年上海市中心城区流动就业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郊区占比出现较小幅度的降低。具体来看,中心城核心区流动就业人口占比2010年起逐步上升,到2015年上升至*高,达20.38%,此后出现下降,降至2017年的18.43%;与中心城核心区相比,中心城边缘区的发展趋势较为类似,从2010年的17.64%增至2015年的19.22%,然后降至2017年的17.76%。郊区的发展趋势正好相反,近郊区从2010年44.54%降至42.52%;远郊区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2010—2015年整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后开始上升,到2017年增至20.88%。

  表2 2010—2017年上海流动人口空间分布

  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全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共1372.65万人,其中,*一产业占3.09%,第二产业占31.36%,第三产业占65.55%。从2011—2017年上海新增流动人口的产业分布看,*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比呈现稳定趋势,新进入第二产业的流动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比出现小幅下降。具体来看,第二产业总从业人员在2011年达到高峰值,占比为40.3%,随后一直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截至2017年底,新增流动人口进入第二产业就业的比重约为31.36%。流动人口就业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51.22%上升至2017年的65.55%。

  表3 2011—2017年上海新增流动人口产业结构占比(%)

  2010—2017年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是上海从业人员规模*大的四个行业。上海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总数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制造业的产业转移政策效果明显,同时新进入上海的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明显提高。每年新进入制造业的流动人口呈现快速下降趋势,说明制造业一方面在用工需求降低的情况下,流动人口的虽然作为制造业岗位的主要供给者,但对制造业的就业偏好有所下降。新进入建筑业的流动人口占比有一定程度的缓慢上升,由2010年的4.494%上升至2017年的7.036%,但整体占比相对较低;租赁和商务服务的从业人员占比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9.589%上升至2017年的28.49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比例基本维持在10%左右。新增流动人口就业行业比重的变化,显示新进入上海的流动人口的素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人力资本水平在提高的同时,制造业、传统服务业等行业的劳动力供需格局得到一定程度重塑,流动人口对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选择的偏好降低,导致部分行业劳动力供给不足,同时也会倒逼部分行业企业进行产业跨地区转移或产业升级。

  表4 2010—2017年上海新增流动人口的行业占比(%)

  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2010—2017年新增流动人口在民营企业的就业比例由65.71%上升至72.0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对流动人口的就业吸纳能力仅次于民营企业,每年新增流动人口就业于该类企业的占比经历了小幅下降又小幅上升的变化趋势,2017年的占比约为21.44%。每年新增流动人口进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业的占比相对较小,且在集体企业就业的流动人口占比呈逐步下降趋势,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流动人口占比基本维持在2.5%至3%的区间。同时,每年在其他类型单位就业的新增流动人口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57%逐步上升为2017年的2.023%,说明流动人口的就业呈现一定程度的多样化趋势。

  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看,2010—2017年上海新增流动人口的学历水平明显呈上升趋势,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明显下降,而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比出现较大幅度提高。具体来看,自2010年开始,每年新进入的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比较小,基本维持在1%左右。新进入的初中学历流动人口占比由2010年的69.04%下降至2017年的35.38。每年新进入的高中及中专学历流动人口的占比由8.27%上升至2017的16.28%,大学(本专科)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比由2010年的19.94%上升至2017年的42.27%,研究生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比则由0.89%上升至2017年的5%,这表明新进入的流动人口人力资本水平明显提高。

  图2 2010—2017年上海新增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占比(%)

  上海流动人口就业结构的时空变动模式

  从表5中可以看出,2010—2017年里各行业就业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变动情况。检验发现,就业结构变动的*对值和空间分布变动指数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二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0.98,且在0.001水平下显著。这表明,总体上就业结构变化的行业,其就业空间结构也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表5可知,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7个行业的空间分布变动指数高于各行业平均值。其中,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就业结构的变动显著,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就业结构变动也较大。金融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变动指数不大,但其就业结构指数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金融业的就业比重上升了1.92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下降了1.052%。这表明,上海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正从第二产业和传统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产业转变。

  表5 2010—2017年上海新增流动人口就业结构和空间分布变动情况(%)

  从目前上海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来看,金融业,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的行业空间基尼系数都在0.05以上,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其从业流动人口的集中程度较高。行业在特定区域通常具有集聚优势,较高的集中程度更有利于行业发挥规模效应。从下表可以看出2010—2017年不同行业的流动人口从业人员集聚表现出以下特征:

  (1)文化、体育和娱乐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空间基尼系数出现了小幅下降。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行业空间基尼系数出现了小幅度下降。2010—2017年期间,上述行业空间基尼系数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上海郊区的迅速发展,各行业出现郊区化趋势,不少流动人口选择郊区就业。

  (2)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出现了显著的上升。与2010年相比,2017年上述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上升了0.01以上。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由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制造业向上海郊区或周边地区转移,经过产业升级后,制造业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精品钢生产基地、金桥出口加工区、松江出口加工区、海港区、国际汽车城等产业园区进一步集聚,使得制造业集聚程度提高。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的分布原本就不均衡,外加青浦、松江、奉贤和金山地区卫星城和工业园区开发的影响,推动着这些行业的进一步走向空间集聚。而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向中心城区的集聚进一步强化了它们的空间集聚强度。

  (3)与2010年相比,2017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的空间基尼系数出现了较小幅度的上升。这些行业总体发展较为平稳,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较小,因而其空间基尼系数变动不大。

  表6 2010年和2017年上海新增流动人口空间基尼系数

  为进一步分析各行业的空间集聚和变动趋势,我们选用行业集中率和行业重心指标,前者是指某一行业中规模*大的前m位(分析中m分别取1和5)地区的流动人口就业人数占整个研究区域比重的总和,后者是指某一行业流动人口的分布重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浦东、黄浦、静安、徐汇和松江,从行业集中率来看,CR1(某个行业流动人口就业规模排1位的区)和CR5(某个行业流动人口就业规模前5位的区)集聚程度均在提升。具体来看,CR1和CR5分别从2010年的0.2119、0.5834上升至2017年的0.2580、0.6429,集聚程度出现了较大幅度提升,其集聚区秩序也发生了变化,杨浦、闵行的集聚位次下降,徐汇、松江的位次则上升。结合其人口重心可以发现,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其就业空间分布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郊区发展的趋势。

  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变化来看,其就业份额主要集中在浦东、闵行、徐汇、嘉定和杨浦,其集聚趋势也有所上升。2010—2017年期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CR1和CR5都出现了小幅度的上升,闵行、嘉定和杨浦的集聚程度出现上升,而徐汇和宝山的集聚程度则出现了下降,其就业人口重心也表现出远离市中心向东南方向发展的趋势。

  表7 2010年及2017年上海新增流动人口的行业集中率

  制造业主要集聚在郊区,其空间集聚呈上升趋势,CR1和CR5分别从2010年的0.1728、0.7113上升至2017年的0.3050、0.8271,松江、青浦的就业份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而嘉定、闵行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就业人口重心持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就业空间分布表现出进一步郊区化趋势。

  金融业的集聚程度*高,高度集聚在浦东等区。2010—2017年金融业的CR1指数都在54%以上,即浦东新区流动人口金融业就业比重占全市的54%以上,浦东、黄浦、静安、杨浦和徐汇五区占比达91%以上。浦东、黄浦和静安区的就业份额次序稳定,其中就业份额增幅较大的为虹口区,杨浦则出现一定程度下降。总体上,金融业集聚在中心城区,且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浦东的主战场地位趋于显现,推动着金融业的流动人口就业重心向东南方向的移动。

  批发和零售行业的就业空间分布变动同样表现出向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嘉定和松江的就业份额增长较大,而黄浦则出现了下降。对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份额提升幅度较大的有静安、青浦和普陀,而降幅较大的有宝山、闵行和虹口。就业空间分布表现出向郊区发展,尤其是向西南方向转移的趋势。房地产行业就业空间变动表现出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徐汇、嘉定的就业份额出现提升,而闵行、静安则出现下降。教育行业的就业份额主要集中在浦东、黄浦、闵行、虹口和徐汇地区,松江、嘉定出现下降,而虹口、徐汇则出现提升。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集聚在浦东,且CR5从2010年的0.7087降至2017年的0.6324,这表明该行业在全市其他区域也得到较大的发展,且表现出向中心城区转移的趋势。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相对稳定,其就业份额变动不大,且2010—2017年期间前五位也相对稳定,该行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因而其空间分布变化不大。住宿和餐饮业的就业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浦、浦东、静安、徐汇和闵行,这五个区占据了行业就业总数的73.58%,其中黄浦、徐汇和闵行的就业份额有所上升,而杨浦区有所下降,其就业人口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表现出向城市中心城区集中的趋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产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的集聚程度也较高,但其空间集聚程度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本文使用2010—2017年上海市流动人口就业登记抽样数据,分析了上海市新增流动人口就业结构演化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就业结构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

  *一,上海市新增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况表现出了一些新特征。在空间上,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区,中心城区吸纳的流动人口占比在持续增加;在行业上,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是上海从业人员*多的四个行业。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吸纳的流动人口迅速提升;在企业性质方面,民营企业是吸纳流动人口就业的主力军,每年新增的流动人口在民营企业的就业比例不断提高,自2011年起一直维持在70%以上的水平;在受教育程度上,流动人口的学历水平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明显下降,而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比明显提高。

  第二,就业结构的变动显示出上海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趋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等行业发展迅速,吸纳的流动人口就业比重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等吸纳的就业流动人口占比在下降。

  第三,就业结构和就业空间分布的发展变化带来了行业空间格局的重组或强化。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动的行业,其就业空间分布也大多发生了大幅变动,如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变动主要是由几个区的大幅度增减带来的,这影响着就业分布的转移和新的空间集聚;而金融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变动指数不大,但其就业结构指数发生了较大幅度变化,表明这些行业的分布格局得到了强化。

  第四,就业空间转移和集聚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异,专业化地域分工局面越来越明显。整体上,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向外围郊区发展,表现出向东南方向转移的趋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则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向西南部转移的趋势,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则向城市中心集聚。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上海在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引导人口合理分布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从产业升级和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发展的规律出发,科学制定城市空间规划和流动人口调控方案,统筹市场力量和政府调控,在推动城市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

  (2)注重城市功能的合理分区,加强五个新城的建设。嘉定、青浦、松江、奉贤、浦东均有特定产业的集聚,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浦东和松江,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浦东和嘉定,制造业在松江、青浦,批发和零售行业在嘉定和松江。从五个新城区的发展定位出发,适时疏散中心城核心区的非主要功能和产业,充分考虑到城市流动人口就业空间分布特征,配套建设居住区和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3)针对各类群体的空间需求,提出针对性的空间配套。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结构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如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特征等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差异,可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类型特征,并结合其空间分布特征,根据不同类型群体的空间区位特征和需求,提供和完善相应的空间配套策略,来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提高其工作质量,促进有意愿、有能力的流动人口落户定居。

  王新贤,高向东,刘彩云,大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结构研究——以上海为例,上海经济. 2022,(04)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sjcfw.com.cn/index.php/post/1560.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万纬上海松江新浜冷链园区开工打造长三角智慧冷链运营中心

万纬上海松江新浜冷链园区开工打造长三角智慧冷链运营中心

  万纬物流在上海的第三个冷链园区正式开工。8月18日上午,万纬上海松江新浜冷链园区举行开工仪式。新浜镇党委*曹金华,镇党委副*、镇长顾春雷等政府代表一行及万纬物流上海区域总经理张庆励等企业代表出席活动。该园区服务于以上海为区域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的商业实体,旨在打造万纬在长三角区域重要的智慧冷链运营中心。   万纬上海松江新浜冷链园区开工仪式   打造物流-贸易-金融一...

万达耀松江定顶新核心

万达耀松江定顶新核心

  11月2日上午,松江万达广场举行了昌大的封顶典礼。在万达工地的典礼现场,聚积了上海松江新城(社区网论坛商铺)生态商务区相关部门带领、各大建设单位、业主客户、围观市民和几十家讯息媒介,数百人共同见证了松江万达的封顶时辰。   至此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核心已现雏形,万达广场32万平方米重大城市归纳综合体,正在指引松江商业新核心迅速崛起。   共同见证...

三区融合|松江:助力奔跑追梦人同心共筑双创城

三区融合|松江:助力奔跑追梦人同心共筑双创城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三区融合|松江:助力奔跑追梦人 同心共筑双创城   三区融合|松江:助力奔跑追梦人 同心共筑双创城   小海按:校区、园区、社区是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三个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市就促中心通过推进院校创业指导站建设,积极推进院校双创工作与市区两级人社...

三盛宏业1325亿上海夺松江永丰街道宅地

三盛宏业1325亿上海夺松江永丰街道宅地

  2013年11月14日下午,上海三盛房地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家三盛宏业集团下属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13.25亿成功竞得松江区永丰街道新城主城H单元H02-09号宅地,土地出让面积为63128平方米,容积率1.6,楼板价13118元,溢价74.8%。   2013年11月14日下午,上海三盛房地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家三盛宏业集团下属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13.25亿成功竞得松江区...

上交所发布上证G60创新综合指数和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

上交所发布上证G60创新综合指数和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

  为进一步丰富指数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新的分析工具和投资标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于2019年11月29日正式发布上证G60创新综合指数和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二季度基金公司管理总规模激增2.93万亿 易方达非货基金规模突破万亿大关   中国股市的规律:碎步小阳有大阳,碎步小阴有大阴   揭秘本周聪明钱|厉...

上海)松江区新浜工业园

上海)松江区新浜工业园

  本页信息由城市吧免费提供,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访问   宾馆所处地理位置优越,环境舒适,周边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上海共富大酒店位于宝山区共富路,近联泰路;周围餐饮、娱乐配套丰富,出行方便。   Vienna Hotel(Shanghai Xinsong Road Branch)   本店是精品商务酒店,酒店集高端客房、美食、商务、足浴...

上海-松江区仓库管理员招聘信息

上海-松江区仓库管理员招聘信息

  任职资格:1. 大专以上学历,物流仓储专业优先考虑;2. 至少二年以上物流仓储工作经验,须有电商仓储配送的工作经验;3. 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抗压能力;4. 具有团队精神及与公司其他部分的沟通协作,工作责任心强,踏实肯干,5. 能熟练操作OFFICE软件和ERP系统,能看懂基本的英文文件。注:该岗位工作地点在上海市松江区申光路。   仓库管理员上海熙玛...

上海001厂房网

上海001厂房网

  产业地产同行交流群 欢迎加入 快速搭建您的分销渠道 产业地产群 工业地产群 工业厂房群   G2805 苏州常熟智车城 厂房研发办公楼出售 2000-8500平独栋出售 预售中 价格超低 5200元起   请你喝茶,看美景!带你走进【葛毅明家的茶园】   金地威新·上海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研发厂房出租 800平起   金地威新·上海宝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