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览】兰宜生┃“G60现象”漫谈
2020年12月,笔者驾车在松江、 嘉兴等地调研,目睹G60高速的滚滚车流,耳听长三角合作的桩桩新闻。长三角这片热土、G60这条热线, 使我脑海中闪现出“G60现象”一词, 引发一些思考。
G60 即沪昆高速公路,跨越上海、 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六省市, 串联上海、嘉兴、杭州、金华、南昌、湘潭、贵阳、昆明等城市,全长 2730 公里。G60 东起上海松江。松江区多 数工业企业位于高速公路两侧,2016 年松江区决定沿 G60 构建产城融合的 G60 科创走廊。此设想随即引起杭州、 嘉兴的浓厚兴趣,2017 年上海松江区 与浙江杭州市、嘉兴市签订《沪嘉杭 G60 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2018 年,G60 科创走廊*一次联席会议召开,浙江省金华市、湖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宣城市、 芜湖市六城市加入,形成“一核九城” 的合作布局,覆盖 7.6 万多平方公里。
笔者这里所称的“G60 现象”, 即指在相关政府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发展战略协调下,各地企业、事业单位依托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跨越不同行政区域,发挥各自优势要素条件,自愿形成协作发展机制或组成利益共同体,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补互利的原则下进行科研开发和生产经营等。
“G60 现象”是在了解企事业单位跨区域科技协作和供应链需求的基础上,由有关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产生的。比如 G60 科创走廊,*初只是松江区的本地产业规划,*终在各地政府协力推动下发展成沪、浙、苏、皖等省、市的协作发展规划,是一种发展机制创新。
由于行政隶属关系和财权事权分隔,以往各城市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往往只能考虑本区域的资源要素和产业整合。但现代经济运行已是高度复杂的互相依赖系统,需要跨省甚至跨境协作。在四十余年的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充分利用了本国比较优势和国际市场条件,从经济特区、 保税区到自贸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开放发展成果。相比之下,国内区域合作或“对内开放”显得滞后,因此,中央提出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发展战略等, 就是要以跨行政区划的自然资源禀赋互补和市场配置优化为目标,整合各 种要素资源,实现跨行政区划的*优化发展。
G60 科创走廊正是对现有行政分隔体制的一种融合创新。九城市组建全国首个跨省实体化运作的一体化发展集群,探索制度、技术、交通等方面的对接发展。以跨省级区域营业执照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理为切入点,九城市已有几十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这种跨省级区域“一窗收件、 一次办成”为全国首创。
首先,以互补错位发展取代同质竞争。
中国经济正在转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流通是国内产业链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 一要减少行政区划对各地企业间互利互补合作的阻隔限制 ;二要防止一哄而上发展热点项目,造成过度投资、 产能过剩的多败俱伤结果。
长期以来,一哄而起及产业结构同质化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群协作发展的一大顽疾,产能过剩也是国民经济的严重困扰。各市应理性分析自身优势,建立多赢思维,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在错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利格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方能人尽其才,货畅其流, 走活中国经济一盘棋。
随着 G60 科创走廊建设,在九城市范围内,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正在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以机器人产业为例,各城市有不同优势 :芜湖的关节式机器人,杭州的移动式机器人,苏州的机器人关键部件,各个城市各有所长,可以一起把机器人产业蛋糕做大。在共同利益推动下, 2019 年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在芜湖成立,吸引了九城市产业链上中下游 100 余家企业。无独有偶,金华成立了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新材料技术产业联盟,苏州则成立了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
其次,提高高科技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加快短板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曾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全国先进制造业十大集群,G60 科创走廊的综合指数位列首位。多地科技力量整合为我国重 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助力。去年 6 月 18 日,中国商飞·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产业链合作大会在上海松江召开,双方将共建大飞机产业链。大会发布了中国商飞面向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产业合作指引、中国商飞供应商开发需求等技术标准,启动了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九城市有 14 家企业列入商飞合格供应商,近千家企业纳入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中国商飞公司作为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的核心企业,承担着 ARJ21- 700 新支 线 宽体客机的研制和产业化使命。中国商飞与 G60 科创走廊合作共建产业链,是长三角一体化和大飞机两大国家战略联手,共同打造大飞机产业集群。
*后,减少国民经济外部风险, 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新冠肺炎疫情使跨国供应链面临巨大冲击,我国涉外企业也暴露在较大风险之中。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走势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央及时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G60 科创走廊正是扩大国内跨区域科技合作,发展国内供应链和供应商网络的一种有效模式,可以降低经济运行风险和成本。
2019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依托交通大通道,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合作,持续有序推进 G60 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G60 科创走廊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科技及其产业的试验区,也是相关制度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试验区。
2020 年 12 月 27 日科技部牵头在上海松江区召开落实《长三角 G60 科 创走廊建设方案》推进大会,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区域政策制度制定实施高效协同,产业高端人才加快集聚,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在国内外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成为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
体制和机制创新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发展动能。G60 科创走廊有打破行政区划壁垒、 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成科创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互利多赢的科技产业跨区域发展机制,可以为全国各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对内开放”样板。
高速公路天然具有突破行政区域的特点,在省界收费站取消之后,交通便利性进一步提高,为跨区域经济合作创造出良好条件。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位居世界前列,跨越经济科技活跃地带的高速公路也不少,如能以高速公路为依托,在相邻省市依据要素优势互补发展区域经济科技合作网络,会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科技研发效率,加速国内大循环,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新的动力源。
我期待看到国内出现更多活力四射的“G60 现象”!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1年第2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